大黑十元纸币的发行背景
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,提高印制质量,进一步健全中国货币制度,1955年2月21日,国务院发布命令,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,收回第一套人民币。第二套人民币,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。
当时已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,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,商品经济日益活跃,市场物价稳定。国家财政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,连续几年收大于支,国家商品库存、黄金储备也连年增加,货币制度相应巩固和健全,一个独立、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。
但是,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,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(最大为5万元),而且单位价值较低,在流通和计算时,以万元为单位,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,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方便。
另外,由于受当时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,第一套人民币的纸张质量较差,券别种类繁多(62种),文字说明单一,票面破损较严重。
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: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。
1955年3月1日公布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共10种。1964年4月14日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《关于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告》,决定从1964年4月15日开始限期收回苏联代印的1953年版的3元、5元和10元纸币,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。
第二套人民币在设计、印制发行工作中,得到了周恩来、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极大关怀和高度重视。他们亲自审查了整个设计方案。在设计时,采纳了周总理提出的许多具体的、宝贵的修改意见,使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主题思想明确,印制工艺技术先进,主辅币结构合理,图案颜色新颖。
第二套人民币主景图案内容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,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。钞票式样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四边框形式,采用了左右花纹对称的新规格;票面尺幅按面额大小分档次递增;整个图案、花边、花纹线条鲜明,精密、美观、活泼,具有民族风格。
第二套人民币在印制工艺上除了分币外,其他券别全部采用胶凹套印,其中角币为正面单凹印刷;1元、2元、3元和5元纸币采用正背面双凹印刷;10元纸币还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接线印刷技术。
第二套人民币的凹印版是以中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,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,其优点是版纹深、墨层厚,有较好的反假防伪功能。因此,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立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,称赞这套人民币好看、好认、好算、好使。实践证明,第二套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套完整、精致的货币,对健全中国货币制度,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第二套人民币中最珍贵的一枚10元人民币,是由前苏联代为印制的,其尺寸为210毫米×85毫米,是所有人民币中尺寸最大的一枚。该币基色为黑色,正面为一男一女的典型工农形象;正面左侧有国徽水印,作为防伪标志;钞票四边有较宽的白边,所以有“工农图”、“大白边”、“大黑十”等俗称。
在新中国成立之初,第一套人民币由于版别多、面额大以及防伪功能差等问题,急需要设计第二套人民币代替,但是受到当时我国国内印刷技术和生产能力等等的限制,我国政府向苏联寻求帮助。1952年,在“三种钞票”(三种面额的钞票为:叁圆、伍圆、拾圆)问题会谈过后,第二年,中央领导批准委托苏方代印叁圆券和伍圆券。1955年3月1日,第二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流通,其中有叁圆、伍圆两种苏联代印的钞票。面额比较大的拾圆的版样1955年2月1日才交付给苏方,经过商量讨论之后正式定稿为:工农联盟。在当时,拾元券的立意很明确,战争过去了,要和平建设,要维持世界和平,所以1957年12月1日苏联代印的拾圆券才正式发行流通。